交易所:上周新增
新三板公司中,住宿和餐饮业出现“僵尸”的概率比较高。比如最近在小米高管中比较活跃的尚进,就是金山系的老人返巢。 小米直到今天,雷军仍然是事必躬亲冲在第一线的,MIUI里面一个icon不好看了,雷军看见了也要说的。 这篇文章很能反映目前小米不少员工心态的缩影。 春节前的极客公园GIF大会,雷军露面,讲了很多小米MIX的故事。给人的感觉他虽然不能回到2014年,但是可以回到了小米创业之初,甚至回到那个在金山时的雷军。如果没有意外的话,2017年Q1小米国内的市场份额,将会创下新低。 手机行业的竞争也来到了华为和蓝绿大厂的主场,核心硬件和线下渠道的竞争,小米的地利也没有了。那时候小米投资团队对自己的生态链企业吹风,未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,小米能拿走一半。 雷军到底当时想要拿谁的钱过冬,这个爆料的投资人说了两个名字,一个是之前提到的米尔纳,另一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孙正义。 也许有人说你是不是太乐观了,华为不是大众点评,OPPO也不是Uber。 可教的观点能够确保信息在组织上下统一传递,让上下层级的领导人讲述同样的故事,让每个人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,遵循共同的价值观,推进组织的学习和变革。
优质原创内容,不再需要进行新闻源的申请,系统将从内容、质量、用户体验等维度判断,对优质内容进行展示这种形态非常成熟,可能有百万量级的付费用户。“当渠道溢价和流量红利消失的时候,只有通过产品、用户跟商户连接,才会寻找出新的商业模式。还与对于自己业务模式定位有关。当然,纪中展依然认为知识付费天花板过低,他认为资讯比知识学习本身更有付费的可能。我们联合邀请了蜻蜓FM、华尔街见闻、知识分子等新锐媒体创始人,也包括第一财经、咪咕视讯的等传统媒体的掌门人,另外作为活跃在内容投资领域的真格基金,也加入了沙龙的讨论。我自己也想过能不能我也开一门课,199,然后招收100个人也可以。 内容创业未来的方向也包括品牌,只要媒体成为该行业的品牌,大家就会相信你有资源可以往别的方向延展,就可以往别的方向加入。如果要做更多,那就是看他有没有李彦宏或者周鸿一的能力,获得更多的流量。所以它必然要找到新的一些商业的模式,而这种商业模式的建立一定在社群。 张志清(第一财经):对于传统媒体来说,原来享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渠道溢价,然后渠道优势没有了。这些需求和文案不一样,大部分是
2014年恰逢阿里巴巴成功IPO,孙正义可以拿出大笔现金投资小米。 焦虑太多了,我想来想去觉得内容公司没有护城河是最大的焦虑。 李丰:你觉得知乎算UGC还是PGC? 张雪松:我觉得知乎是往PGC转化。美誉度和知名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指标上的定义,叫获取用户的成本会不会随着规模扩大不是同比而是线性上升。 我最早也试过传统的财经咨讯路线,我发现它的阅读量可以做到很大,但是转化率很小的,因为阅读需求跟理财需求感觉差别很大。我相信如果我们用一两年的时间,成为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和有几百万、上千万有深度价值观认同的用户群的话,我们一定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长出非常可怕的商业模式来。相对于市面上已有的模式,我们的用户肯定是买服务占绝大多数。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第二个话题:内容公司的护城河是什么。 第二,内容创业行业目前拥有一个巨大的稀缺资源——内容创作能力,这个能力对很多公司来说极为重要也极为稀缺,所以说内容公司可以靠自己强有力的内容生产能力,换取其他行业所拥有的其他非常大的资源,实现一个跳跃式的进化。我们在找这样的东西,我能看到这个行业里比较有可能性的公司也在做这样的事情。随便举例,我一年买的书在家里堆成了一个小山,每次看到它我就会痛苦一下,它让我觉得我自己是很失败的人,因我没有读完。